行情新闻

欧易与全球数字资产投资者提供区块链知识和行业发展趋势

Web3能否成就创造者经济时代

2024-08-22 08:17 行情新闻

作者:刘秋杉

Web3 始于以区块链为基础性协议的去中心化网络,不断发展和丰富以加密货币为内核的金融协议网络,最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彻底定义清楚了 FT(同质化资产)和 NFT(非同质化资产)两大“宇宙粒子”,让加密资产的流动性不断在各种新方向/新赛道上循环往复,去支撑起一次又一次的风口。强大的资本传导(现实资本——BTC/USD token——Web3 元宇宙)正在激发无数商业想法成为现实,比如 Play-to-earn 的 Axie Infinity、引领新文化思潮的 BAYC/mfer、Move-to-earn 的 STEPN、重新构建内容创作变现逻辑的 Mirror.xyz 等等。资本激发了加密人的最大创造力,而这些大火过的项目背后都有一个共性——以创造者为核心,形成社区经济。Web3 相比于以大平台为核心的、商业成熟的 Web2,最大的区别在于离不开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这让我想到尤金·扎米亚京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我们》中的一句话:

“我觉得自己在万人之上。我就是我,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世界。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一分子,而是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每一个个体都会迸发极大的创造力,而在 Web3 中,创造力便是物质基础,可以为个体带来谋生的手段,为游戏贡献时间,将自己的创作天赋变为 NFT,甚至平常对自己的自律都可以在 Web3 的世界里成为一种创造,而每个人的创造也都是不同的,是可以被精确量化的,同样的文章阅读量但会因是否有 $WRITE 而非同质化。在 Web2 的 App 里,一次文章创作、一次 Keep 跑步、一次绘画作图,只是你发展粉丝经济的漫长过程中日复一日极为平凡的一步,最终的成功是无法预测的;在 Web3 里,个体的每一次创造都在努力为其带来收益、粉丝和社区,也许在你发展到拥有 1000 个粉丝的时候,你便已经实现了成功,就像“1000 True Fans”理论所讲——

“创作者只需要积累 1000 个真正的粉丝,每人每年向他们支付 100 美元。1000 这个数字并不是绝对的,它的意义在于其大致的数量级——比一百万少了三个数量级。如此一来,即便这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利基用户群,但创作者依然可以实现年收入 10 万美元,可以以此为生,成为中产阶级创作者,永葆创作热情,实现社区经济、热情经济。”

在此基础上,著名的创作者经济推动者/投资者 Li Jin 进一步深入到个体层面、提出更加吸引普通人的“100 True Fans“理论——

“创作者只需要积累 100 个真正的粉丝(而不是 1000 个),每人每年向他们支付 1000 美元。如今,创作者可以有效地从更少的粉丝身上赚到更多的钱。现在,100 个真正粉丝和 1000 个真正粉丝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每个粉丝每年支付 1000 美元的收益基准也不是一个精确的规定。相反,这种想法为热情经济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框架:创作者可以细分他们的受众,并提供不同价位的定制产品和服务。“

如果说以 Youtube、Twitch、Tiktok、抖音为代表的后 Web2 时代创作者经济开始让普通人可以通过自由创造维持生计,那么 Web3 则是更加撕开了这条口子,让更庞大数量级的普通人可以真正受益,而非要在抖音上达到百万甚至千万粉丝量级才能实现工作自由。这一切的深层本质都源于 Web3 对每一个个体力量的再塑,从个体形成社区,以最小的单元激发最强大的创造,而创造将以加密资产的形式体现,完成高效激发和创造的极大流动性。

注:在 Web2 创作者经济平台上,只有小部分创作者能够获得全职的生活工资。在著名的音乐流媒体平台 Spotify 上,排名前 43,000 的艺术家(大约占该平台的 1.4%)获得了 90% 的版税,他们平均每个艺人每季度的收入为 22,395 美元,而剩下的 300 万名创作者,也就是剩余 98.6% 的艺术家,每个艺术家每季度的收入仅为 36 美元。

前面说到 Web3 始于去中心化网络,并发扬于加密资产,而其最终的集大成形态或许就是今天所说的创造者经济。

这种新经济形态不再以大平台为核心诉求和关键节点,而是由千千万万极富创造力的个体自组织形成,他们往往是一个个规模不大的社群,不同群体间会存在同样是个体形态的关键节点负责搭建高效互通的枢纽(这种关键节点,称为“枢纽”或“集散节点”,更像是一个促进者而非权威,它的存在使得无标度网络兼具高效与互通,避免了中心化垄断和割裂,也拥有更强大的承受能力);

而以创造维系的社群本身就极具迸发力,创造是无限的,是可以创出宇宙万事万物,如此众多的个体和社群,在关键节点的链接下,会使得原本只有加密资产流转的冷冰冰的去中心化网络出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强大特性——涌现(emergent properties)。当一个去中心化的网络拥有了涌现,一切都将变得不再受控,新的创造力将会以指数级方式蔓延和迸发;

Web3 真正令人可怕的地方便在于此,当无数拥有鲜明个性、自由意志和无限创造力的个体形成越来越庞大的社群、关键节点时,这个网络所能创造出的新事物和新价值将远不能用现在 Web2 的逻辑和经验去预判。在去中心化“公理”的“苍穹之下”,丰富多样的加密资产让个体发挥无限创造力成为可能,创造力可以拥有一种形态,比如 NFT,而创造力激发后,又可以为自己带来 FT 资产,最为重要的是,这一切的过程,都是零摩擦的,因此创造者经济的效率在去中心化网络中实现了最大化。

说到摩擦,Web3 一直在致力于利用去中心化技术和加密资产减少或者从根本上消除阻碍创作者经济发挥出无限潜能的环节。以最火热的细分方向图片类 NFT 创作为例,不得不去直面传统艺术品创作最为繁琐的版权问题,因为这影响到二次创作的热情和规模,以及传播的范围。在早期,头像图片类 NFT 也仿照传统模式对版权进行了约束,比如不得用于商用。但随着 BAYC 等逐渐成为主流 NFT,其主导的“可以拿去商用,前提是你必须是 NFT holder”自由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广泛传播,随之掀起了使 CC0 版权声明成为 NFT 创作标配的思潮,最著名的如 mfer——“任何人可以任意使用”,即项目方不会保留商标权或任何其他权利,也没有限定只有持有者才可以使⽤。

注:CC(“CreativeCommons”)是⼀个⾮营利性组织,⿎励著作权⼈⾃愿加⼊,著作权⼈在“保留或放弃部分权利”的前提下,将其作品开放给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即提供给公众使⽤,该协议可应⽤于⽂字、图⽚、⾳乐以及软件等。所谓 CC0,是创作者告诉大家,我放弃了版权,所有人可以自由使用,但创作者保留了商标权或专利权或者其没有提到的权利。

事实证明参与 Web3 的人对这种自由权利和创作零摩擦十分向往,使得他们毫无保留地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伟大的作品恰恰应该是免费的,就像空气一样谁都可以自由呼吸”。

Web3 的创造者经济不仅在用新技术和新理念去减少影响创造力迸发过程的摩擦,它也是众多 Web2 创作者经济大潮中“失利者”的新曙光。

创作者经济的全球市场规模估计约为一千亿美元,目前大约有 300 万创作者被认为在主要平台上全职制作内容,他们的收入是可以维持生计的(根据 Neoreach 的数据,大约 43% 的创作者每年从纯内容中赚取超过 5 万美元)。但更值得注意的群体是,还有 4700 万人是创作者经济的爱好者,尚未能全职参与,而这个群体才是 Web3 的希望。Web3 虽然不会出现像 Web2 那样的平台经济去组织如此大规模的群体,但正如前所说,它会裂变出无数“涌现”的社群来不断吞噬这个超级群体。当这些人在 Web3 中找准自己的社群和同行者后,他们也会收获到与 Web2 头部创造者同样的变现能力。

案例:
(1)OnlyFans 网站上收入前 1% 的创作者分享了平台三分之一的利润,而“中产阶级”每月获得的收入却不到 145 美元。
(2)Addison Rae 是一位受欢迎的 Z 世代影响者。2020 年,她是收入最高的 TikToker,估计收入为 500 万美元,在 TikTok 上拥有 8600 万粉丝,在 Instagram 上拥有 4000 万粉丝。

Web2 的头部创作者经济平台虽然将商业做到了极致,但也存在极大的弊端。流媒体时代让音乐付费大为流行,在美国大约有 1 亿家庭会选择为流媒体音乐付费,仅在 2021 年上半年,美国的音乐消费的增长超过 15 亿美金。但这意味着在 Web2 创作者平台上的音乐人获得了不菲的收益吗?并非如此。围绕着根深蒂固、无法改革的版权问题,虽然到了流媒体时代,但音乐艺人并未脱离唱片公司和版权公司的传统商业形态,最后的利益依然流向了唱片公司和版权公司,而他们又当然不愿意将“蛋糕”分给词曲创作者。正如 Hipgnosis Songs Fund 的创始人Mercuriadis 所说,词曲创作者之所以长期处于如此不公的地位,是音乐版权公司在数十年间被唱片公司所有和控制。

在唱片公司垄断音乐版权发行的背景之下,流媒体已经向唱片公司支付了不菲的费用,但是收益最大的份额流向了唱片公司。并在这一过程中,词曲创作者的利益成为了牺牲品,位于整个经济链条的最底端。

如今,唱片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 4/5,获得 80% 的毛利率、40% 的净利润率——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唱片公司永久拥有录音母带版权,很少有著名的艺术家拥有他们的母带。相反,词曲版权业务只获得了 1/5 的收入和 1/5 的利润。


也有矛头直指这一切的“瓜分者”也包含流媒体平台,这种 Web2 的创作者经济平台在依靠创作者发展壮大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压榨,不断去压榨词曲创作者的价值,一种本来是最有价值的创作在平台资本主义经济运作下,竟沦为牺牲品。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认为,中心化平台遵循可预测的生命周期——起初他们竭尽所能招募用户和第三方来进行补充,如创作者、开发者和企业,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他们的网络效应;随着平台呈现 S 曲线发展,它们对用户和第三方的影响力稳步增长;当他们到达 S 曲线的顶部时,他们与网络参与者的关系从正和变为零和,若要继续增长,则需要从用户那里提取数据并与(从前的)合作伙伴竞争。

 

很多很多年,音乐创作者为此寻求破局之路,最终他们认识到一个共识,只有让音乐创作者处于行业中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创作价值才得以被正确反馈和维护。在 Web2 创作者经济中,创造者依然无法彻底改变由唱片公司主导行业商业规则的旧市场范式,相反,为了压榨出最大利益,唱片公司会和平台站在一起,将刀口对向创作者。Web3 创造者经济正在为这些饱受摧残的创作者们打开另一翻天地,将平台和唱片公司彻底从商业范式的核心环节剔除,让创造者直面社群,即便在较小规模下也能获得比肩 Web2 头部的收益。

也许 Web2 创造者经济成就了那最富有的 1% 创作者群体,但 Web3 更希望为规模更为庞大的中产阶级创作者群体服务。就像《创作经济中的中产阶级》(Building the Middle Class of the Creator Economy)一文中所说,在现实世界中一样,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创作者中产阶级;中产阶级指的是“那些不是家喻户晓的人,但有一个坚实的用户基数,他们为创作者获得体面的收入提供了基础”;一个健康的中产阶级对于促进社会信任、提供稳定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以及推动创新至关重要。

Web3 创造者经济就是一场无限游戏,它也没有终局,更不存在边界,万事万物皆可创作——此为元宇宙。《主权个人》也曾预言,在未来,数字世界的规模是无限大的,互联网跟数字技术,可能正在取代传统的民族国家,新世界的人们用知识和软件创造财富,然后创造出来的财富用加密货币保存,做一个全球主义者、世界公民,一个拥有数字技能的主权个人,就可以参与到未来创造财富的前沿游戏里,可以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做业务,可以有多个收入来源和长尾的收入。

相关新闻

优惠注册送USDT